我想學會生活

我想學會生活

導讀人:邱琡雅

101.6.19

認識蔡穎卿 ---
1961 年 9 月 16 日生
於台東市 ,畢業於成大中文系 後任職於新加坡航空公司。因為從小熱愛烹飪及所有的家事,隔年決定辭去工作進入烘焙學校研習。 也 在台南市設立了頗富盛名的 味自慢 體系餐廳 ( 對自家料理的滿意與自信,旗下有公羽家及茴香子 ) ,因為曾待過台灣、曼谷、新加坡等幾個國家,所以在飲食文化的呈現上,也非常的多元。 生平最大的志願是為家人經營出講究而不奢侈,精緻而不浪費的生活;二十三年來以此為目標努力不懈,並向朋友推薦這種實作的生活哲學。 曾出版過《媽媽是最初的老師》、《廚房之歌》、《我的工作是母親-- Bubu 的安家之歌》,以分享二十多年教養與陪伴的經驗,也記錄如何在工作中樂為母親的心得。

蔡穎卿與林白夫人, 兩位溫柔睿智的女性,穿越時空的心靈對話 ---

1955 年,遠在西方的林白夫人寫下了世紀經典散文《來自大海的禮物》,影響世界無數女性。
2011 年秋冬,蔡穎卿寫下《我想學會生活》,她說,
『 我因為這本書 而看見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女性是不怕生活中的種種平凡,她們用平凡的生活把自己淬鍊得真正不凡。 』
『 作者五十歲的回顧與省思剛好把我 ( 當年三十歲 ) 從短視的生活顧盼中拉了出來,我不再只關心同年齡的人是如何生活,而更在乎自己五十歲的時候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。少了許多習慣性的觀察與比較之後,我因而生活得更專心也更自由。 』
蔡穎卿從 12 個關鍵字: 珍惜、變動、恩典、付出、牢籠、平衡、創作、複雜、溝通、捨棄、錯覺、快樂, 呼應林白夫人的書籍內容,逐篇分享她在生活中經歷的小故事。


本書佳句節錄 :
第 2 章 變動 雖不能說我永遠歡迎變動,但面對任何變化,如今我最足夠的經驗就是:永遠不要先心懷恐懼!
5 章 牢籠 牢籠的掙脫有時並不在用力撐開出口的框限,而是適時地側身,縮小原本不需如此巨大的自我。
我們可以在籠內定睛於困擾自己的欄架,也可以從欄與欄的當中眺望遠處。
6 章 平衡 「生活平衡」帶來一種最美好的結果就是「和諧」 -- 心靈的和諧與生活品質的和諧是可以並行的;而和諧更使日子充滿微風吹動的美感 ……
第 9 章 溝通 我但願與任何人溝通時能經常想到自己省思中的四個節制:好好聽別人說話,說真正想說的話,說有禮貌的話,不說本來不想說的話。
第 12 章 快樂 我看到所有的快樂都是前進的,在時間的巨流中接受自然的改變,踩著實步、哼著輕歌,一路向前! 年輕時覺得世界窄小,中年之後才發現那是一種「心理近視」的現象,是自我中心使得幻覺裡的窄小處處都磕碰自己。年輕時的不快樂是自己無法 以正確的比例來揣摩人我關係的合理狀態 ,但這種預估能力經歷了人生訓練之後,慢慢地準確了起來,即使看到了微乎其微的自己,卻不感到渺小;我終於可以同時看到近又看到遠;看到他人與自己;又看到每個人恰如其份地活著並互相效力,當我了解 處處盡自己本份原來是美好的循環開始 ,快樂的感覺便情不自禁地從心裡淌流而出。

延伸閱讀簡介 :
一、來自大海的禮物:簡單的生活 完整的心靈 圓滿的人際
( 梁寒衣評 《來自大海的禮物》 ) 這是一本「女人所寫的書」,而「女人」二字,在這裡,意味著至高的禮讚與激賞,乃至獨一無二的喝采與認同。或者, 女性,一直地,是天生的舞蹈者罷。於自然與現實、婚姻與牢籠、丈夫與孩子、瑣屑與性靈、獨處與分享、封閉與開展、狹隘與博愛 …… 之間擺盪舞蹈,傾力維持著舞姿的勻稱與和諧 ── 就這點,林白夫人,無疑地,是其中的翹楚 ── 她聰明、世故、練達、而洞悉!理解生活、經驗生活,且深諳生活每一微瑣的篇章與環節,擁有同儕女性罕見的睿智、成熟與博觀。

作者林白夫人 --- 1906 年生,伴隨夫婿環繞北大西洋飛行探險,首度開發出橫越海洋的飛行航線,也是美國著名小說家、散文家及詩人。

二、漫步生活 --- 我的女權領悟 ( 蔡穎卿, 2010)

( 節錄 ) 有些年輕的女性朋友曾問我:「如果我不能好好愛自己,那我又怎能好好愛家庭。」這話聽起來十分有道理,但話中卻似乎對「愛自己」有某一種特有的定義。一位女性是不是非要離家去喝下午茶、伙一群年輕好友朋友渡假、或放下一切去走一趟美容沙龍,才算得上真正愛自己?她是否非要與家庭雜物切得一乾二淨,才能重新感受自己的無憂與完整?想來每一個人的感受定不盡相同。

在我的心中,愛自己有千百種方法;感受付出的價值、用行動釋放下憂慮是我最受用的一種,所以我就以這種毫無設限的方法來與生活日日相見、培養情感。我想我對生活的確有一片癡心,雖不知天亮之後的一天會發生哪些事,但知道自己被賜予了一分名為時間的禮物,在太陽西落與再度昇起的之間,我的腳步所行、雙手所做、心靈所受,會被稱為我所擁有的生活。於是,我靜心舞動我的織機,漫步在這片獨一無二、或大或小的天地之間。

照片紀錄